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业界:推动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来源:信息技术教育(陕西)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9-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 会上,自然资源部国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

会上,自然资源部国土测绘司副司长陈军在致辞中表示,随着我国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带来机遇与挑战。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也对测绘地理信息不断催生出新的需求。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对地理信息的需求日益旺盛,从而促进了地理信息技术和产业的蓬勃发展。自然资源部将持续大力推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和提升,不断夯实时空信息作为基础设施在国家现代化治理和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促进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广泛深入的发展、应用,以时空信息智慧赋能我国新时期的建设和发展。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增宁在致辞中表示,当下,地理信息产业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时期。地理信息产业要实现突破与发展,就必须准确地掌握经济、社会各领域对地理信息产业的新需求,不断丰富产品形式,扩大服务领域,必须持续将技术创新与应用需求结合起来,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提升地理信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易智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何宁表示,我国地理信息软件从整体上已开始开始迈入强国行列,在一些特定的技术和功能方面已经有所领先。从全球市场的视野来观察,国内市场具有自身的特点,地理信息软件应主动适应和满足这些独具备特色的需求,加大研发力度,积极鼓励创新,以需求为导向,加快突破。同时,在软件工程方面给予更多的重视,力争在整体和体系化上寻求大的进步。

人民网北京9月4日电 (记者孙博洋)“时空信息技术已经广泛被应用到各个领域,以时空信息技术支撑数字化发展已成为时代的潮流。”在近日举行的“2022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军在发言时表示。

(责编:罗知之、高雷)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军以《时空信息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进行了主旨报告,陈军院士认为时空信息技术已经广泛被应用到各个领域,以时空信息技术支撑数字化发展已成为时代的潮流。时空信息的发展要从原来单纯提供信息数据,转变为对知识的演化。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加强整体性谋划和系统性安排,从而构建新一代的时空信息技术体系,通过智慧分析进行智慧治理。未来,时空信息在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治理领域大有作为。

【来源:人民网】

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主任李晓波在现场分享了《智慧国土:内涵和愿景》的主题报告。李晓波认为智慧国土的本质是以人为本,通过大数据、网络资源、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以元宇宙、数字孪生为代表的三维技术,推进时空信息发展,赋能数字中国建设高质量发展。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专家组组长梁峰在现场以连线的方式进行了《“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化与标准化的思考》的主题分享。梁峰认为,“十四五”规划是当前重要发展契机,城乡建设和住房建设领域,需要形成融合共享、夯实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及统筹集成,构建一体化数字共建体系的重要发展思路,以信息化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高质量转型发展。

据了解,据了解,大会围绕地理信息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自主创新与应用升级、地理信息技术赋能数字化发展等进行探讨,深度挖掘地理信息技术潜藏价值,探索地理信息技术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需求。

文章来源:《信息技术教育(陕西)》 网址: http://www.xxjszzs.cn/zonghexinwen/2022/0904/2339.html



上一篇:从纸质地图到实景三维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变化有
下一篇:5677名达内学员入职软通动力 赋能“信息技术”数

信息技术教育(陕西)投稿 | 信息技术教育(陕西)编辑部| 信息技术教育(陕西)版面费 | 信息技术教育(陕西)论文发表 | 信息技术教育(陕西)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信息技术教育(陕西)》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